
改革浪潮方兴未艾,强大力量汇聚襄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十四五”以来,襄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发展战略,更加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推进改革。
市委深改委召开20次专题会议,启动150余项地方改革试点任务,落实471项重大改革举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打破区域壁垒打造千亿新兴产业,创新“官用工招”打造人才山,探索跨区域协同治理守护碧水蓝天……
我们进行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探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创新成果,与以改革和“铁拳向阳”的进攻,在时代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前的襄阳坚持“建设中西部发展区域性核心城市”目标,用好改革“大动作”,大胆挺进“试验场”和“深水区”,以制度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改革形成竞争新优势,谱写新时代改革发展伟大篇章。
破除机制,盘活发展引擎。
▲10月18日,兴发宝古林化工园开工建设。
走进兴发包古磷酸盐科技工业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熙熙攘攘的工地,不少塔吊、卡车来来往往。
襄阳(包钢)是国家八大磷矿基地之一,但多年来一直面临“大型项目少”的困境襄阳市依托资源、水运、枢纽等优势,着力打造投资产值“千亿倍”的新型现代煤磷化工产业,引进了投资200亿元的兴发包古林化工园项目。襄阳市委、市政府创新性地建立了全区域、全要素 建立协调机制,探索“资源+生产基地”合作新模式。该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100天。
面对经济发展通常面临的挑战,襄阳市党的领导干部勇敢迎接挑战,用改革创新的思维、手段和方法,克服困难,开辟新局面。
“两资三能”工程重构产业新生态——
2021年起,我市将形成13条大型产业链。我们聚焦连锁,研究“链长+链主+连锁服务”的连锁发展工作机制。 2025年,面对全省“立足点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市委健全完善了领导班子经济活动协调机制。 “四大”市领导牵头组建10个大招商团队、13个大业专班,开展市级统筹协调,下起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一盘棋”,推动各方力量整合、各业态环节有序衔接、各要素高效配置。大力实施“两资三能”工程,调增扩能,盘活存量,重点补强做大重大产业链。以汽车行业为例以东风一品诺01整车、比亚迪襄阳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投产为例,襄阳春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项目、东风回力新能源智能越野车项目等也陆续到位,襄阳新能源汽车产业不断壮大。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9万辆,比上年增长29.1%,产值4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7.1%。
打造“五化”物理安全管理工程——
为促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2023年全市将创新建立“26211”管理机制,加快重大项目实施。 2025年市委市政府认真启动“五化”管理模式其核心将是“工作客观性、项目目标管理、项目工程化、项目责任和责任绩效评价序列”。从大项目签约实施,到开工投产见效,大项目分区域扎实有序推进。 The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ve modernizations" management is accelerating major projects.今年前三季度,“五化”管理平台备案的702个投资项目中,落地项目580个,入库备案552个。 The entry rate reached 82.6% and the entry rate reached 78.6%.
Protect business development through business environment reform——
超过8000家企业为顶级企业提供综合研究服务,解决生产、效率、运营、技术等方面2000多个问题公司的技术转型。整合企业投诉受理渠道,打造“接收、发送、处理、评估”闭环工作机制。制定《围绕中心城区建设持续改进提升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迭代完善出台26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旨在持续完善和提升六大核心环境。 We have launched 160 themes as part of our continuous efforts to reform "do one thing efficiently".我们将首次实施回乡创业的“一件事”一体化运营,并将其经验和做法推广到整个北海道。快享直接推动惠企政策。 There have been 501 projects benefiting enterprises in the city, with a total of 948 million yuan in funding, directly benefiting超过16,000家企业。 “十四五”末,全市市场主体数量突破88万个。
以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
创新推出科研“赛马体系”,聚焦产业发展所需的技术研发,着力完善政产学研经费“北斗七星”改革体系。共建成学术专业工作站147个,其中9个学术专业工作站被评为州优秀,数量居全州第一。获批为纺织新材料及先进加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隆中实验室三项成果入选湖北省实验室优秀科技成果。创新“官聘用人”人才引进模式实施“企业就业”计划,新增高层次人才团队54个、高层次人才1200余人。襄阳市入选全国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城市”。
由内而外引入,构建强大的开放磁场。
▲ 东风自卸车在襄阳综合保税区“出海”列队
成交额1.63亿元,预计订单额2.6亿元。这是第137届广交会襄阳企业交出的“光辉”成绩单。
“襄阳制造”实现了从本土产品到世界产品的重大飞跃。在此背景下,哈勃市不断完善制度,完善高水平开放体制机制。
对外开放,交通先行。五年来,襄阳不断加大投入,力争成为全国综合交通核心城市。
全市铁路总里程达873公里,形成“五线”高速铁路格局。公路里程达到829公里,建成“三纵、两横、一环、两”的公路网。襄阳地区汉江航道建设,将融入长江、汉湘桂两条黄金水道。襄阳机场航线基本覆盖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
襄阳市正在推进体制创新,加快构建“内引外联、双向开放”的发展格局。
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效显着,扩大国家高新区、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区“四区叠加”优势重点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创新“进出口产品申报”、“提前申报”、“抵港接待”、“立即离境”等措施。推出本地跨境电商平台“来购”并成功运营全省首家线下体验店。与枣阳经济开发区、宜城小河港等重点经济功能区合作,建设襄阳自贸区协同创新开发区,支持、引导和服务本土龙头企业在外地设立生产基地。襄阳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连续六年位居内陆地级市第一。
国际物流渠道高效交付——
襄阳小河港正探索创新举措,通过项目降本增效提供全面的门到门物流服务。截至今年8月,襄阳小河港已运输40种货物,开通42条航线,累计货物吞吐量超过200万吨。 “襄阳-厦门-东南亚”国际铁海联运创新推出“一申报、一查验、一放行”的高速通关模式。货物到达港口后,直接装船连接,没有任何问题,大大减少了运输时间和资金成本。今年1-7月,襄阳至宁波、厦门、南沙3条航线共发运2452标箱,同比增长139%。
区域合作机制日趋完善——
襄阳市正与武汉、十堰、随州合作打造“五乡资水”汽车产业集群,与宜昌、荆门、荆州合作打造“五乡资水”汽车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磷化工循环利用产业集群”。他与随州市合作,牵头建设了全省首个跨城市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建立“乡石水深”区域间河湖合作机制和城际流域联防联控机制,推动河湖联防联控机制“南翔井井”大气污染,与十堰市联合实施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国家示范项目并获得全省首个城际排放信用。与神农架林区的交易已完成。
《襄阳物语》即将登上国际舞台——
“十四五”期间,襄阳在3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各类宣传活动40余场,走访各类组织160多个,派出30多家企业和机构赴境外开展交流合作。与此同时,襄阳市迎来了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政府官员和主要客商来市洽谈合作,达成项目签约和合作意向共计71个。我们已建立正式友好城市3个、友好城市3个、友好县城2个。我们的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为积极向世界传达“襄阳故事”,纽约曼哈顿时代广场大屏幕上展示了以“襄阳阳光”为主题的艺术家摄影、录像作品。该市连续第二年接待游客超过1亿人次,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提升。
改善人民生活、幸福生活、温暖人心
▲荆州街小学搬迁工程(一期)总体进度超18.5%
“以前班公区学校很少,孩子们只能去别的地方读书。现在家里建了荆州街小学新校区,变得很方便。” The residents of the districtPangong rite are full of expectation when they talk about the relocation of three schools in the ancient capital.
面对古都襄阳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超载等问题,襄阳市以改革精神,统筹“三区”协调发展,推进旧都拆除、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完善资源配置,实现布局均衡、功能互补。
The starting point and goal of comprehensive and deep reform is to continually improve people's lives and well-being.
“十四五”以来,X襄阳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急的问题,确保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民。
深化社会生活领域改革——
实施产业就业、人力资源服务融入现代产业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创新家庭、商店、工厂“三门”服务模式。建设“1+12”智慧教育平台系统,实现幼儿入园“在线咨询”、分区入学“在线申请”、学校食堂“随身管理”等数字化管理功能。优化公立医院运营管理,加强医院药品使用比例和费率管理,推动全市186家医疗机构检测结果网上互认,不断降低医疗费用病人的书房。将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纳入2020年至2024年全市生活工程,着力完善和扩大老年人食品救助服务。城市中心区老年助餐服务渗透率已达62.14%。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制定实施落实“美丽湖北战略”22条措施,提升整个立足点生态承载能力,系统推进“美丽襄阳”建设。今年1-8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8.2%,比去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下降5.8%。佐渡市编制了《美丽河湖保护建设实施方案》襄阳市”,争创国家模范城市。共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31个,省级绿色工厂71个。汉江干流保持二级水质,15个国家城市试验区水质指标100%优良。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襄阳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老河口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地级市/州)称号。全面实施加强和改善精神文明建设“七大行动”,同时提升城市面貌和气质。文化和旅游深化融合发展,引进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强襄阳古都保护利用,谋划山水城市封面秀,加快鼓楼商圈、临汉门广场等区域改造,推动重点区域风貌提升,优化旅游线路,努力打造世界级5A级旅游景区。推进历史文化活化利用,有序实施襄阳城墙西门至夫人城修复工程、襄阳城墙安保工程、奉皇祖遗址安保工程、三名修缮工程、祝皇城遗址保护开发等文化财产保护工程。
回顾“十四五”,襄阳改革进程是一段用创新理念引导革命性突破发展、用制度创新强化发展、提高效率的辉煌历程。每一次突破都表明“铁强襄阳”的改革勇气,每一次突破,都带有奋斗第一的印记。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改革才能前进,只有创新才有力量,只有开放才能获胜。
展望“十五五”,襄阳将继续为“铁打襄阳”洒下精神热血。
我们将本着“求真务实”的决心,筑牢发展基础。
以“实干”作风破解改革难题,
以“先锋”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开启发展新局面,
以“尽力而为”的奋斗精神,登上发展的顶峰。
我们将努力成为湖北省重点中心建设排头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表率,谱写襄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