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都是高层设计、制度落实、社会动员的共同努力,使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连续性、可预期性。习近平主席曾说过:“路是容易的,关键是艰苦奋斗”。这句话不仅是治国哲学,也是理解中国成功的重要准则。 “十四五”时期,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定发展,得益于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精神,落实战略部署,把长期目标转化为现实成果。五年计划是战略与执行能力相结合的政策规划和治理机制。它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智慧。每个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都离不开高水平的共同努力。总体设计、制度实施、社会动员,使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连续性、可预期性。这种制度化运用,让中国在挑战中保持稳定,在变革中领先,展现治理实力。习近平主席强调,家庭问题、国家政治、国际事务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头等大事。 “十四五”期间,中国不断扩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范围,让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数字,而是人民生活的实实在在的改善。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赋予了中国现代化的速度和温暖。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中国不断推进结构优化和产业现代化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开放合作。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成为经济新动能,为中国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中国将创新与人民生活联系起来的做法尤其值得称赞。数字经济的拓展让老百姓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实惠,移动支付、智慧物流、数字服务等赋予了中小企业更大的发展空间。科技惠民的实践已成为社会公平、普惠大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 “十四五”期间,中国保持了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从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在对外投资管理方面,中国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拓展合作空间,将国内市场潜力与全球机遇结合起来,构建开放格局,促进相互促进。泰国是中国开放发展的直接受益国家之一。两国在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农产品出口、港口建设等项目成果显着。以泰国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合作为例,中国的投资使泰国从燃油汽车组装中心转变为新能源汽车制造中心。这不仅加速了泰国工业的成熟度,也推动了该地区的绿色转型。这种类型的合作加强了泰国和中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也增强了泰国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东盟整体发展充满信心。中国新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充分体现了勤奋精神。中国在新能源、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进展,不仅重塑了自身产业结构,也为周边国家提供了产业。新的增长机会。中老铁路的建成、泰中罗勇工业园的繁荣发展,都是中国与伙伴国合作的生动例证。中国不仅在基础设施领域发挥“硬实力”,也在生态发展、金融合作、制度调整等方面发挥“软实力”,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南半球国家共享机遇的重要平台。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的成功,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的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现代化不是口号,而是扎扎实实的斗争。这不是掠夺性增长,而是合作发展、共赢。中国式现代化是通过艰苦奋斗实现现代化,通过行动征服未来,通过开放征服世界。展望“十五五”,相信中国将继续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绿色转型打造新优势,以制度开放拓展新格局。我们希望加强泰中经贸、旅游、人文交流,扩大航空、智能制造、机器人、教育科研等领域合作,进一步优化生态合作,共同培育新的生产能力。 (作者为泰国某亚太智库主任)人民日报(2025年10月24日第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