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琳 石永英通讯员)大学教授和学生每天使用的“一卡通”不再只是一张“卡”,而是成为智慧校园生活的钥匙。 10月17日,在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数字智能时代大学一卡通融合创新与应用研讨会上,学校介绍了学校在大学一卡通融合创新方面的持续探索。中国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鸿飞在致辞中介绍学校情况(学校供图):“我们正处于数字智能、数据驱动、技术增强的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内涵、形式和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高校作为人才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前沿,应顺应时代潮流,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ent.打造智慧大学教育新生态。 ,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李鸿飞在致辞中表示,在这场伟大的数字化变革中,“一卡通”作为校园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重要纽带,已经不再是一张简单的消费卡或门禁卡。它已发展成为集身份认证、数据聚合和服务集成为一体的智慧校园的中心入口和关键平台。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一卡通”系统于2011年建成,采用当时最新的CPU,以纯卡网络为载体。 techCard 技术被广泛使用。该应用涵盖校园电子支付和电子身份凭证、食堂就餐、超市购物、校园交通、在线支付、自助打印、校园等13个主要应用领域近300个场景。医疗保健、挂号、图书借阅、会议登录、上课考勤、门禁识别、智能门锁、运动等。华中师范大学新闻办公室主任吴绍敬介绍相关研究与实践(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韩晓林供图)少晶在《数智驱动融合创新》主题报告中分享了他对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其中,校园一卡通建设过程和创新探索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吴少敬老师介绍,学校于2011年实现“校园一卡通”,2021年开始升级拓展校园核心卡系统,为学校师生提供了全面的校园一卡通服务。融合“卡、码、脸”一体化服务,打造高品质智能卡,成为满足学校管理需求的校园基础业务系统平台。考虑到网上交易存在网络离线时无法使用、交易延迟时间长、账务单边等弊端,学校今年推出了一种新的支付模式。“先扣款,后扣款”,通过一卡通扫二维码进行支付。华中师范大学介绍的探索与实践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兴趣。 (湖北日报记者 韩晓林 摄)“国内不少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努力打造单卡集成创新标杆,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在本次研讨会上,多所高校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李鸿飞表示,目前大学一卡通覆盖的地点很多,类型也很多。应用场景的丰富化、数字化服务已经渗透到校园治理的方方面面。 “多方位的综合自助服务和卡、码、‘脸’服务体系,将满足‘一站式服务’和‘少勤’的要求,将从基础服务工具演变成校园治理数字化的核心。”这是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政策、构建智慧校园治理体系的活生生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