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王彤通讯员谢毅)保护遗传资源,留住童年味道。 10月22日,省畜牧场发现,由于持续抢救保护工作,该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之一的江汉水牛已更新了8个血系,核心种群规模扩大到120头,遗传资源保护效果显着。
江汉水牛养殖历史悠久。它是生活在我国的一种优质水牛。具有体型大、战斗力强、耐用等优良特点。它在生产领域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肉质柔软且富含脂肪,适合长时间慢煮。公安牛肉三鲜是湖北省荆州市的一道名菜,以江汉水牛精心制作而成。不幸的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随着农村机械化、农村劳动力结构转型以及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的实施,农田耕作逐渐被机械取代,江汉水牛存栏数急剧减少。
为保护当地畜禽遗传资源,省畜牧场将从2021年起大力推进江汉水牛抢救保护活动,在宜昌、荆州、荆门、潜江、天门、仙桃、孝感、武汉、黄冈等主产区开展活动。通过系统核查和鉴定,当地共鉴定出农村散养水牛3151头,符合江汉水牛体貌特征的种牛80头(公牛11头,母牛69头),建立了江汉水牛保护核心群体。为了更好地再现原生态栖息地今年建成江汉水牛96亩天然牧场和540平方米泥浆浴场,饲养条件进一步改善。
江汉水牛的市场价值和产业潜力不仅仅是“品种保护”。目前,省畜牧场正在与公安县孟家西部市合作,引进尼力、地中海等优质水牛品种,开展杂交试验,推动优质水牛杂交产品研发,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下一步,省畜牧场将继续加强江汉水牛遗传资源保护,在农村寻找和采集高纯度种畜,扩大核心群体规模。加强现代养殖技术应用,提高种群素质。我们将深化产学研结合产学界以开发利用反哺保护活动,促进江汉水牛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我省畜牧种业高质量发展。